2008年全運第一屆陳氏38式太極拳女子組第一名(林麗雲老師)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掩手肱拳

林師今天講掩手肱拳,

沾黏請師兄姐自行留意,


掩手肱拳跟纏絲勁的關聯如林師課堂說明,不贅,

林師特別強調,所有的發勁都植基於纏絲勁的練習,

護心拳過渡的旱地拔蔥,不可以刻意練習跳起來,

如果刻意練習跳起來,或刻意練習跳得很高,勁必定散亂,

林師在場外的教學,教學前必定帶著學生練習纏絲勁,不會有絲毫的偷工減料,

如非植基於纏絲勁,拳架必定出現上下不相隨的毛病,

另外是發勁的彈抖,林師說不可發勁後手還刻意的抖個不停,

林師的意思是說,明明勁都發完了,手臂還不斷製造上下左右的彈抖外觀,就失於刻意,

發勁的彈抖,是發勁後的餘勁,不是刻意製造出來的,

刻意製造出來的彈抖,是用腕關節及肘關節施力搖晃出來的,跟胯勁沒有絲毫的關聯,

換句話說,我們必須能夠分辨,發勁的前中後時點,是否用了一絲的肌力,更精確的說,是否操作了韌帶的鬆緊,

如果是刻意操作韌帶的鬆緊來營造發勁或彈抖的外觀,那就跟纏絲勁一點關係也沒有,

更進一步說,完全捨棄肌力的纏絲勁,才有產生纏絲精的空間,

這個纏絲精就是練習纏絲勁時由纏絲帶出來的氣,

請辨明唷,是由纏絲的動作帶出來的氣,而不是由氣去帶纏絲,千萬不要混淆錯亂了,

我們是由練拳來得氣,而不是由練氣或觀想冥想經脈來打拳,

這樣子的觀念下練出來的纏絲勁才有氣的根源,

所以林師說,沒有氣,發的都是力,

意思是如果拳架中的纏絲連氣的根源都沒有,那發的不是力是甚麼呢?

拳架更不會因為刻意做個彈抖的外觀就會有氣的根源了,

因為彈抖是結果,不是因,更不是練習方法,千萬不要搞錯了唷,

做個小結,任何刻意操作韌帶鬆緊或經脈走向的發勁練習,都是搞錯方向,

同樣的情況在肩架勁亦如是,因為肩架勁也不是刻意營造出來的,

觀念不清,拳架都會往力量跟技巧方向練去,

觀念不辨,甚至會反過來嘲笑拳架中的不用力是多麼異想天開的想法,

練拳出現方向偏差的問題都只出在,不老實練拳架,卻刻意做出拳經描述的現象或刻意練習跟拳架無干係的氣功,

或好高騖遠,纏絲勁都沒有認真練,就想直接練大圈小圈內外圈,

林師說,練拳的捷徑只有一個,老實練拳而已,

練拳越不老實,越想走捷徑,拳架越是空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版